帳號:guest(3.131.110.169)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勘誤回報
作者:蔡明和
作者(英文):MIN-HO TSAI
論文名稱:花蓮縣富源國中學校建築與校園規劃歷程之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The Process of School Buildings and Campus Planning in Fu-Yuan Junior High School in Hualien County
指導教授:梁金盛
指導教授(英文):Chin-Shen Liang
口試委員:林清達
范熾文
口試委員(英文):Ching-Dar Lin
Chi-Wen Fa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東華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行政與管理學系
學號:610787508
出版年(民國):109
畢業學年度:10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20
關鍵詞:富源國中學校建築校園規劃學校建築與校園規劃歷程
關鍵詞(英文):Fu Yuan Junior High Schoolschool buildingcampus planningschool building and campus planning process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14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2
  • 收藏收藏:0
學校建築(school buildings)是為達成教育目標而設立的教學活動場所,學校建築可以呈現一個校園特殊的人文風格,而校園規劃(campus planning)就是建造校舍的指引,讓學校的教學及學習活動可以正常成長和發展之歷程。因此學校建築的設計必須搭配優良的校園規劃,兩者相輔相成,才能營造一個舒適、安全、健康、友善的學習空間。
富源國中2018年已經50周年,剛舉辦完50周年校慶,本研究希望將富源國中學校建築與校園規劃,長達半世紀改變,詳細紀錄下來,本研究目的有三項:
一、在探討富源國中學校建築及校園規劃之演進歷程。
二、檢視富源國中現況符合國民中小學建築及設備相關法規基準規範之情形。
三、分析富源國中學校建築與校園規畫之綜合評價。
本論文以文件分析法與訪談法進行研究,將富源國中50年的學校建築與校園規劃分成3期研究。研究結論如下:
第一:富源國中在歷任教職員工努力下,學校建築與校園規劃能跟隨時代變遷,與時俱進,軟硬體提升顯著。第二:富源國中在鄉村人口外移及少子化浪潮下,能檢視現有人力、物力作適當的調整,將校園空間妥善運用。第三:現有學校建築與校園規劃大致符合相關法規規範,但仍有少數問題仍待改善解決。
本研究給予3項建議,希望提供日後任職於富源國中之同仁作為改進校園之參考;同時也能提供對於學校建築與空間規劃有興趣的人士作為研究之參考。
第一:校內屋齡達40年建築具有保留價值,尤其波浪式屋頂更具象徵性,宜爭取經費修繕再利用。第二:學校應該分階段編列經費補發使用執照及雜項執照,因應未來30年後學校另一波老舊校舍改建浪潮。第三:本研究希望能鼓勵對於學校建築與校園規劃有興趣之教師,提高日後參與相關研究之意願。


School buildings are educational activity venues established to achieve educational goals. They also shape the unique cultures and styles of campuses. Campus planning provides guiding principles for school building construction, allowing the schools’ instructional and learning activities to grow and develop. Therefore, school building design needs to be paired with excellent campus planning for synergy and the creation of a comfortable, safe, healthy, and friendly learning environment.
Fu-Yuan Junior High School (FYJH) celebrated its 50th anniversary in 2018, and at this juncture, this research documents the past half-century’s work of this institution in terms of school buildings and campus planning. There are three aims for this study: 1) to discuss the evolution of FYJH’s school buildings and campus planning; 2) inspect the compliance of FYJH buildings and equipment concerning relevant rules, standards, and regulations; 3)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assessment of FYJH’s buildings and campus planning.
This research uses document analysis and interviews as research methods. The school buildings and campus planning are divided into three phases. The research results are as the followings.
1. With the help and endeavors of FYJH faculty and staff, the school buildings and campus planning of the institution made timely improvements through the years, with significant upgrades in software and infrastructure.
2. Despite the challenges of out-migration and sub-placement fertility, FYJH maintained poise in its adjustments of deploying available staff and resources, and the utility of the campus space was also optimized.
3. Current school buildings and campus planning are generally in compliance with regulations and standards, though there are a few issues that need to be resolved.
This research gives three recommendations as reference for co-workers with positions at FYJH in their efforts to take the campus forward, and as reference for researchers interested in school buildings and spatial planning. First, school buildings with over 40 years of history have conservational value, particularly wave-style roofs, which has much cultural significance. It is recommended that the school could secure funding for maintenance and continued usage. Second, the school should draw up a multi-phased budget to renew building use permits and miscellaneous licenses in anticipation of another wave of old-building renovation work 30 years into the future.Third, This research hopes to encourage teachers who are interested in school building and campus planning, and increase their willingness to participate in the future.
摘 要...................................i
Abstract.................................iii
目 次...................................v
表 次...................................vii
圖 次...................................ix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及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4
第三節 研究問題..........................4
第四節 名詞釋義..........................4
第五節 研究限制與範圍.....................5
第二章 文獻探討..........................7
第一節 學校建築的基本理論.................7
第二節 國民中小學建築及設備相關法令規範....19
第三節 學校建築與校園規劃用後評估..........31
第四節 學校建築與校園規劃之相關研究......33
第三章 研究方法...........................47
第一節 研究架構...........................47
第二節 研究方法...........................49
第三節 研究對象...........................50
第四節 研究流程...........................51
第五節 資料整理與分析.....................52
第六節 研究信實度.........................52
第七節 研究倫理...........................53
第四章 研究結果...........................55
第一節 富源國中地理位置探究..............55
第二節 富源國中各期學校建築與校園規劃配置.57
第三節 富源國中學校建築與校園規劃法規面探究.99
第四節 富源國中學校建築與校園規劃使用現況...106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109
第一節 研究結論...........................109
第二節 研究建議...........................112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114
貳、英文部分.................................120
附錄
附錄一 訪談大綱............................121
附錄二 訪談大綱............................122
附錄三 訪談大綱............................123
附錄四 訪談大綱............................124
附錄五 訪談大綱............................125
附錄六 訪談大綱............................126
附錄七 知情同意書..........................127
一、中文部分
中國教育學會(2011)。百年教育的回顧-傳承與創新。臺北:作者。
方尚德(2016)。公立學校建築之耗能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
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碩士班,臺北市。
王家億(2018)。區域建築之再適用性探討-以學校建築空間改建為例(未出版碩
士論文)。大葉大學建築學系,彰化縣。
田應薇(2008)。新設學校規劃設計與使用評估之研究-以桃園縣立同德國民中學
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臺北市。
朱福生(2014)。學校建築綠屋頂維護管理績效評估之研究-以臺北市國民中小學
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臺北市。
江俞學(2016)。學校建築碳排放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工業科技教育學系,高雄市。
何信璋(2013)。桃園縣立光明國中學校建築用後評估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臺北市。
吳秀清(2015)。學校建築規劃研究-以新竹縣立竹東幼兒園為例(未出版碩士
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力資源與數位學習科技研究所,新竹市。
吳建彰(2017)。新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對學校建築使用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
士論文)。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新北市。
吳桂芬(2018)。學校建築規劃設計用後評估之研究~以旭光國小班群空間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南投縣。
吳財順、侯世昌(2002)。學校工程實務。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吳清山(1992)。學校效能研究。臺北市:五南圖書公司。
吳清基(2005)。優質學校。臺北市:北市教研中心。
吳清基(2005b)。迎接2005臺北市教育品質年談建構優質學校教育環境。教師
天地,134,4-8。
呂淑智(2013)。新北市淡水國小學校建築改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
臺北教育大學社會與區域發展學系碩士班,臺北市。
李彥霖(2005)。學校建築用後評估以桃園縣中原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
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花蓮縣。
李淑娟(2016)。國小學校建築用後評估指標建構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
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臺北市。
汪傳貴(2010)。臺中地區學校建築節能技術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
技大學營建工程系碩士班,臺中市。
林天祐(1996)。認識研究倫理。教育資料與研究,12,57-63。
林明地(2002)。學校與社區關係。臺北市:五南圖書公司。
林逸青(2005)。學校建築--規劃設計與工程發包。高雄市:復文。
林勤敏(1995)。學校建築的理論基礎。臺北市:五南圖書公司。
林萬義(1986)。國民小學學校建築評鑑之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圖書公司。
姜振田(2008)。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對學校建築滿意度及需求之研究(未出版
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臺北市。
洪嘉文(2002)。高級中等以下學校運動設施開放及管理辦法評析。學校體育雙
月刊,70(12),5-10。
洪鳳敏(2010)。臺中市國民小學學校建築美學與使用滿意度相關之研究(未出
版碩士論文)。逢甲大學公共政策所,臺中市。
洪憶萬(1977)。現代建築學。臺北市:大中國圖書公司。
范姜寀晶(2013)。楊梅國小校園空間規劃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華梵大學
工業設計學系碩士在職專班,新北市。
范巽綠(2001)。讓我們為下一代蓋個好學校!為綠色校園的永續經營奮鬥不懈。
建築師,316,72-75。
徐仁斌(2001)。用後評估在校園設施規劃應用之研究。e世紀的校園新貌。臺
北市: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徐南號(2002)。臺灣教育史。臺北市:師大書苑。
涂宗成(2008)。校園空間改造評估研究-以高雄縣推動新校園空間美學計畫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高雄市。
國家教育研究院(2012)。百年教育發展。新北市:作者。
張明輝(1999)。學校教育與行政革新研。臺北市:師大書苑。
張芬芬(2010)。質性資料分析的五步驟:在抽象階梯上爬升。初等教育學刊,
35,87-120。
張耿昇(2009)。臺北縣百年小學學校建築與管理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
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臺北市。
教育部(2002)。國民中小學設備基準。臺北市:作者。
莊婉郁(2012)。臺北市國民小學親師生對學校建築滿意度之研究—以某國小為
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中華大學科技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新竹市。
許倩瑋(2012)。日治時期臺中州初等教育學校建築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
立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臺北市。
許家彰(2010)。地域性學校建築的象徵形式與再現:以台灣鄉村型小學為例(未
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建築系,臺北市。
許進來(2009)。學校建築規劃及其用後評估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
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澎湖碩士班,臺南市。
許綸桂(2012)。苗栗縣國民中小學學校建築演變發展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
華梵大學建築學系,新北市。
郭生玉(2009)。心理與教育研究法。臺北市:精華。
郭怡菱(2013)。新設校學校建築規劃設計之研究-以竹北市興隆國小為例(未
出版碩士論文)。中華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碩士在職專班,新竹市。
郭紹儀(1972)。學校建築研究。臺北市:台灣省政府教育廳。
陳向明(2009)。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市:五南圖書公司。
陳和睦(2002)。推展學校游泳活動策略。學校體育雙月刊,69(12),25-28。
陳建旭(2016)。新竹縣興隆國小學校建築用後評估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教育行政碩士在職專班,新竹市。
陳美華(2002)。體育課中的性別迷失。學校體育雙月刊,69(12),86-90。
陳格理(1996)。評估準則在用後評估研究之檢討。第二屆建築理論與應用研討
會論文集,301-308。
陳格理(1997)。圖書館建築與用後評估研究。大學圖書館 ,1(4),17 - 30。
陳淑君(2011)。國小學童對學校建築空間環境知覺與學習行為之研究(未出版
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課程與教學碩士學位班,
臺北市。
陳惠邦(2001)。談學校建築與規劃。桃園縣:桃園縣政府教育局。
陳慧珍(2015)。學校建築融入在地文化特色之研究-以樹林育德國小為例(未出
版碩士論文)。華梵大學建築學系碩士班,新北市。
曾光宗(2000)。校園重建與學校風格。桃縣文教,18,6-13。
曾志朗(2001)。邁向學習社會。社會教育年刊,49,1-5。
曾晴(2018)。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高等農林學校建築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建築系,臺北市。
湯志民(1991)。學校建築規畫的發展趨勢。臺灣教育,491 ,14-18。
湯志民(1992)。學校建築與校園規劃。臺北市:五南圖書公司。
湯志民(1994)。現有學校建築設施的開放空間設計。教育研究,40 ,12-26。
湯志民(2003a)。優質學校環境規劃與問題探析。初等教育學刊,14,49-82。
湯志民(2006)。臺灣的學校建築。臺北市:五南圖書公司。
湯志民(2008)。未來學校:學校建築規劃。教育研究月刊,165,63-80。
湯志民(2014)。校園規畫新論。臺北市:五南圖書公司。
黃文卿(2004)。太魯閣國家公園布洛灣遊憩區之使用後評估。花蓮縣:內政部
營建署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黃世孟(1996)。開放教育學習環境規劃。建築學報,19,85-100。
黃世孟(2000)。學校建築研究:黃世孟學校建築論文集。台北市:建築情報季
刊出版。
黃世孟、高忠敬、陳燕菁和林明志(1998)。臺北市立國民小學教學空間規劃基
準之分析。建築學報,27,26-27。
黃世孟、高敬忠、陳燕菁、林明志(1998)。臺北市立國民小學教學設施現況水
準之分析。建築學報,26,57-73。
黃世孟、蔡世祿(2001)。國民小學校園校舍建築規模推估模式之建立與應用-
以臺北市為例。建築學報,38,90-91。
黃柏豪(2012)。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對學校建築設施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
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高雄市。
黃榮耀(1990)。國民小學學校建築計畫及設計問題之調查研究。臺北市:內政
部建築研究所籌備處編輯委員會。
黃耀榮(1993)。國民小學建築使用現況問題與未來發展課題分析。空間雜誌,
52,111-114。
楊清芬(2011)。學校建築生命歷程—教育與建築的持續對話(未出版博士論文)。
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臺北市。
萬新知(2009)。國民小學學校建築美學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
學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葉浩偉(2012)。日治時期臺灣公學校建築發展歷程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
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彰化縣。
葉連祺(1996)。美國都市學校及其教室規劃新趨勢之概述與評析。研習資訊,
13(4),55-66。
詹詠丞(2017)。日治時期臺北高等商業學校建築之特色與變遷(未出版碩士論
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建築系,臺北市。
潘教寧(2016)。國民小學學校建築及校園規劃之空間美學評鑑指標系統建構之
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臺北市。
蔡保田(1977)。學校建築學。臺北市:正中書局。
蔡保田(1986)。學校建築研究的發展。臺北市:五南圖書公司
鄭玄倫(2010)。九二一校園重建學校建築規劃使用滿意度之研究-以「新校園
運動」之國立草屯商工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
究所,臺北市。
黎傳增(2001)。新竹縣國民小學教師對學校建築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
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進修暨推廣部國民教育研究所,新竹市。
盧威任(2015)。學校建築工程缺失與改善對策之整合研究-以臺北市公立中小
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學系碩士在職專
班,臺北市。
蕭士凱(2018)。公立學校建築之電力使用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
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高雄市。
賴協志(2003)。營造優質學校運動場地的規劃理念。學校體育雙月刊,78(13),
105-112。
賴協志(2004)。臺北市國民小學運動場地規劃與用後評估之研究(未出版碩士
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賴靜芬(2010)。以「空間類型」概念評估學校建築能源效率:以臺灣科技大學
建築系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建築系,臺北市。
戴國禎(2011)。臺北市立南湖高中學校建築用後評估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臺北市。
謝文全(1993)。學校行政。臺北市:五南圖書公司。
謝文全(1997)。行政院教改會諮議報告書之評析。教育研究資訊,5(2),140-148。
簡如姬(2010)。桃園縣新設國民中學學校建築規劃及相關問題之研究(未出版
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臺北市。


二、英文部分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chool Administrators. (AASA) (1971).Open space school.Washington D.C.: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chool Administrators.
Castaldi,B.(1987).Educational facilities: Planning, modernization, and management(3rd ed.).Boston, MA.: Allyn and Bacon.
Cutler,W.W., III.(1989).Cathedral of culture:The schoolhouse in American educational thought andpractice since 1820.History of Education Quarterly,29(1),1-40.
Evans, G W., & Lovell, B.(1979).Design modification in open plan schoo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71(1) 41-49.
Gee, L. (2006). Human-centered design guidelines. In D. G. Oblinger (Ed.), Learning space (Sec 10.1-10.13). Washing, D.C.: EDUCAUSE.
Good, C. V.(Ed.)(1973). Dictionary of education.(3rd ed.).New York:McGraw-Hill book Company.
Gump, P. V. & Ross, R. (1987).The fit of milieu and program on school environments.In H. McGu ek(Ed.), Ecological factors in human development.New York: Elservier North-Holland.
Shafritz, J. M. Koeppe, R. P.& Soper,E.W.(1988).The facts on file dictionary of education. New York: Facts on File.
Stevenson, K. R. (2010) Educational trends shaping school planning, design, construction, funding and operation. Washington, D.C.:National Clearinghouse for Educational Facilities
Sanoff, H.(2001).School building assessment methods. Washington, D. C.: NationalClearinghouse for Educational Facilities.
(此全文20250408後開放外部瀏覽)
01.pdf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