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44.210.107.64)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勘誤回報
作者:鄒怡娟
作者(英文):I-CHUAN TSOU
論文名稱:一所幼兒園實施課程大綱對教師圖像之覺知
論文名稱(英文):A Study on the Awareness of Teacher Images About Implementing "Curriculum Guidelines" In A Preschool
指導教授:蔡佳燕
指導教授(英文):Chia-Yen Tsai
口試委員:施淑娟
高傳正
口試委員(英文):Shu-Chuan Shih
Chuan-Cheng Kao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東華大學
系所名稱:幼兒教育學系
學號:610785004
出版年(民國):109
畢業學年度:10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00
關鍵詞:幼兒園教師教師圖像課程大綱
關鍵詞(英文):Curriculum GuidelinesPreschool TeacherTeacher Images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33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27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了解一所幼兒園實施課程大綱對教師圖像之覺知,透過質性研究方法,首先了解執行課程大綱前後園長對教師圖像之觀點,再者探討實施課程大綱前後教師本身對教師圖像之覺知,最後分析園長及教師對未來教師圖像之形塑。
研究對象為一位園長及七位教師,以半結構式的訪談、輔導會議資料、教師日誌、幼兒觀察紀錄、省思札記的方式來進行資料蒐集與分析。本研究結果如下:
一、園長對教師圖像有層次性,認為愛與關懷是基本素養,專業知能要持續的精進,更要拓展國際交流。
二、教師對本身自我的圖像,具有關懷、專業與實踐力,課程大綱後,展現批判思考力。
三、園長及教師對未來教師圖像之形塑存在些許落差,園長和教師對未來教師圖像皆著重教學專業的再提升,但園長更形塑教師應具有多元角色及發展,而教師傾向創新與自我挑戰。
最後依據以上的研究結果,對師資培育、幼兒教育現場以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
The main research purpose is to understand how the implementation of curriculum guidelines affects the awareness of the teacher image within a kindergarten. The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 was used to firstly understand what opinions the principal of the kindergarten held upon teacher images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curriculum guidelines, secondly probe into the awareness of teacher images the teachers themselves had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curriculum guidelines, and lastly analyze how the principal and the teachers further shaped the future teacher images.

The research subjects include the principal and seven teachers. All the data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via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counseling meeting minutes, teaching journals, children’s observation records and reflection notes. The research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The teacher image, which the principal presented, was hierarchical, i.e. love and care being the basic qualities, professional competences being continuously advanced, and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being further expanded.
2.The images, which the teachers presented, featured care, professionalism and practical ability;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curriculum guidelines, critical thinking.
3.There is a sligh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future image shaped up by the principal and that of the teachers. Both of them focused on the further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expertise; however, the principal expected teachers to have multiple roles and development whereas the teachers intended to have innovation and self-challenge.

Based upon the abovementioned results, this research provides suggestions to teacher training, preschool education scene and future research.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6
第四節 研究範圍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國內外教師圖像之探究 9
第二節 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與教保服務人員角色 17
第三節 教保服務人員角色與教師圖像覺知的關係 20
第四節 課程大綱與教師圖像的相關研究 22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27
第一節 研究方法 27
第二節 研究流程 28
第三節 研究場域 29
第四節 研究參與者 30
第五節 資料蒐集與整理 34
第六節 研究信實度 37
第七節 研究倫理 39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41
第一節 執行課程大綱前後園長對教師圖像之觀點 41
第二節 實施課程大綱前後教師本身對教師圖像之覺知 50
第三節 園長及教師對未來教師圖像之形塑 69
第四節 綜合討論 7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83
第一節 結論 83
第二節 建議 84

參考文獻 89
中文部分 89
英文部分 97

附錄一 參與研究同意書 99
附錄二 實施課程大綱對教師圖像之覺知―訪談大綱 100
壹、中文部分
方永泉(2012)。批判與希望-以行動為中心的教師哲學。臺北市:學富文化。
方志華(2002)。關懷倫理學對關懷關係的現象學描述。鵝湖月刊,27(7),31-43。
方志華(2004)。關懷倫理學與教育。臺北市:洪葉文化。
王文科(1995)。教育研究法。臺北市:五南。
王秀津(2004)。和平融入社會學習領域課程規劃與實例。教育資料與研究,59,46-55。
王怡云(2005)。幼稚園園長領導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王秋絨(2010)。謙虛的鬥士:Paulo Freire的教育勇氣與智慧評述。教育與社會研究,20,145-159。
王美娟(2016)。實施幼兒園課綱的教師專業成長歷程-以高雄市某幼兒園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苑科技大學,高雄市。
王雅膺(2012)。國小級任教師的情緒勞務下教師圖像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王鳳雄(2014)。後教師工會時期的教師圖像-聖職已遠,典範在夙昔(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暨南大學,南投縣。
江明哲(2018)。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實踐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吳佩瑾(2014)。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實施新課綱之歷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高雄市。
吳佳蕙(2018)。幼兒園教師課程轉化之研究--以幼兒園新課綱知覺課程與運作課程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吳清基(2011)。各國師資培育制度與教師素質現況。臺北市:教育部。
吳逸帆(2018)。幼兒園課綱情緒領域實施之行動研究:以例行性活動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吳嘉玲(2016)。幼兒園教保人員新課綱主題課程信念、認知及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明新科技大學,新竹縣。
吳樎椒(2018)。有話直說:關於「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台灣教育評論月刊,7(3),63-64。
呂佳純(2016)。幼兒園透過策略聯盟實施新課綱之歷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李奉儒(2003)。P. Freire的批判教學論對於教師實踐教育改革之啟示。教育研究集刊,49(3),1-30。
李若菁(2018)。綜合媒材融入幼兒園美感領域課程之研究─以色紙平面構成創作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方設計大學,高雄市。
李珮瑜(2013)。由Nel Noddings關懷倫理學論教師圖像。學校行政雙月刊,89,67-84。
李珮瑜(2014)。Paulo Freire「批判意識」對教師圖像之啟示。人文社會科學研究,8(3),58-78。
杜明慧(2010)。尼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及其教師圖像蘊義(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周佳君(2019)。幼兒生命教育課程相關目標之研究 -以幼兒園課綱身體動作與健康、社會、情緒領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周宣辰(2017)。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之多元文化教育意涵評析。教科書研究,10(3),133-158。
尚榮安(譯)(2001)。個案研究法(原作者Yin, R. K.)。臺北市:弘智文化。(原作出版年1994/2001)
幸曼玲、周于佩(2017)。幼兒園教到活動課程大綱的實踐一位輔導訪視人員的觀察。教科書研究,10(3),101-131。
幸曼玲、倪鳴香(2016)。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暫行大綱研修計畫。教育部委託專案報告。臺北市:臺北市立大學。
幸曼玲、楊金寶、柯華葳、丘嘉慧、蔡敏玲、金瑞芝、⋯廖鳳瑞(2015a)。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手冊(上冊)。臺中市: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幸曼玲、楊金寶、柯華葳、丘嘉慧、蔡敏玲、金瑞芝、⋯廖鳳瑞(2015b)。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手冊(下冊)。臺中市: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林秀倩(2020)。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下實踐在地化課程以一新北市國小附設幼兒園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林佩蓉(2013)。幼教師資類科教育實習表現本位標準評量表之建構。國教新知,60(4),80-87。
林佩璇(2000)。個案研究及其在教育上的應用。載於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主編,質的研究方法,239-262。高雄市:麗文。
林旻親(2014)。以「認識黴菌」為教學活動研究幼兒新課綱中「認知領域」的能力(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台中市。
林明地(2002)。學校與社區關係。臺北市:五南。
林明地(2006)。Nel Noddings關懷倫理學及其在學校領導的應用。教育政策論壇,9(2),101-129。
林思騏(2016)。《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政策之實施分析。南臺人文社會學報,16,127-58。
林思騏、郭力平(2016)。新課綱實行之教學歷程~以在地化課程實踐為例。兒童照顧與教育,6,35-51。
林政逸(2019)。師資培育白皮書發布後師資質前培育和教師專業發展之省思。教育研究與發展,15(1),1-28。
林美谷(2014)。康門紐斯《大教學法》中教師圖像對我國小學教師之啟示(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林娟伶(2014)。幼兒園教師實施「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之行動歷程與省思(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邱志鵬(2000)。開放教育的回顧與展望。教育研究雜誌,71,24-32。
邱淑惠(2018)。在不疑處有疑:定見、道理和真理。台灣教育評論月刊,7(3),72-75。
邱憶惠(1999)。個案研究法:質化取向。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教育研究,7,113-127。
施憶文(2017)。園長課程領導與教保服務人員對新課綱實施態度之關聯性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柯雅齡(2020)。幼兒園普通班教師轉化「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以適應特殊需求幼兒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洪玉君(2005)。Freire與Noddings對話教學論及教師圖像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孫敏芝(2007)。國民小學教師課程專業自主權的實踐與限制。課程與教學季刊,10(2),65-80。
徐彩芹(2018)。幼兒園園長課程領導信念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高雄縣。
翁麗芳(2017)。從《幼稚園課程標準》到《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談七十年來臺灣幼教課程的發展。教科書研究期刊,10,1-33。
張育仙(2017)。以新課綱觀點評析幼兒園坊間教材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屏東市。
張雅婷(2018)。幼兒園教保人員對新課綱認知態度與在地文化課程知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臺北市。
張雅琴(2019)。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對教師專業知識主體性之治理--社會認識論權力/知識觀點的解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張瑋庭(2019)。為民主而進行的教育:論帕克的公立學校藍圖與教師圖像(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張衛族(2002)。幼稚園園長專業角色育任用制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台北市。
教育部(1981)。幼稚教育法。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1981)。幼稚園課程標準。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2)。中華民國師資培育白皮書。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7)。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9)。終身學習的教師圖像。取自 https://eb1.hcc.edu.tw/edu/pub/index_show.php?id=79663&org=1。
梁世武、伍佩鈴主編(2016)。研究方法。臺北市:普林斯頓。
莊雅如(2013)。幼兒園教師教學轉變歷程之探究-以執行新課綱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臺中市。
許孟勤(2013)。臺灣1991-2011年幼兒教育課程研究的回顧。幼兒教保研究期刊,11,43-64。
許誌庭(2002)。教師作為轉化型知識份子的可能性、限制與實踐方向。教育研究集刊,48(4),27-52。
郭丁熒(2004)。教師圖像:教師社會學研究。高雄市:復文。
郭柏秀(2018)。國小理想教師圖像變遷之研究-從師資培育機構變革檢視(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新竹市。
陳玉如(2011)。園長帶領新課綱實施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
陳伊琳(2014)。為何(學校)教師應該要有德?教師道德素質與品德之重要性。臺大教育實習輔導通訊,68,3。
陳佳琳(2014)。教保服務人員專業學習社群對教師專業成長影響之研究-以幼兒園新課綱課程設計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陳延興(2010)。為了誰的教育?學生作為教育主體之探討。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96,71-94。
陳保如(2014)。中部地區教保服務人員對實施新課綱之意見調查(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陳盈靜(2018)。幼兒園園長與教師溝通行為在幼兒園組織氣氛上之研究-以台中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朝陽科技大學,臺中市。
陳得文(2018)。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綱要和十二年國教課綱之核心素養的銜接。台灣教育評論月刊,7(3),65-71。
陳得蓉、張瓅文(2018)。《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對幼兒園教師之影響。台灣教育評論月刊,7(9),81-84。
陳惠琴(2015)。園長領導幼兒園實施新課綱教學歷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陳雅婷(2011)。從Paulo Freire「意識覺醒」觀論教師圖像(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陳麗環(2017)。「從心」形塑自我教師圖像-以人智學氣質說的觀點(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臺中市。
黃月美、黃意舒、蘇月霞、陳文齡、邱美文、王碧霞(2015)。幼兒園教師與教保員專業實踐能力比較之研究。「幼兒園教保人員專業力研討會」發表之論文,台北市國立政治大學。
黃政傑(2015)。教師圖像的翻轉。教育研究月刊,260,11-23。
黃淑珍(2017)。幼兒園實施課綱語文領域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正修科技大學,高雄市。
黃訢慈(2013)。教師圖像的回溯之旅(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黃瑞琴(2005)。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臺北市:心理。
楊美琍(2015)。實施新課綱輔導計畫之研究--以一所幼兒園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楊景琳(2017)。幼兒園園長課程領導歷程之研究-以實施新課綱幼兒園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葉玉珠(2007)。數位學習融入大學生批判思考教學之策略。教育資料與研究,78,91-112。
董素芬(2008)。新課程思維下教師意識的覺醒、反思與更新:專業成長取向。臺灣教師專業發展學會學刊,創刊號,40-54。
廖啟君(2016)。赫爾巴特教師圖像理論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臺中市。
廖湘怡(2011)。皮德思(R. S. Peters)教育思想中的教師圖像(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漢菊德(1996)。如何扮好園長的角色?新幼教,12,22-25。
甄曉蘭(2000)。新世紀課程改革的挑戰與課程實踐理論的重建。教育研究集刊,44,61-90。
甄曉蘭(2001)。中小學課程改革與教學革新。臺北:元照。
甄曉蘭(2003)。教師的課程意識與教學實踐。教育研究集刊,49(1),63-94。
劉安妮(2018)。北部地區教保服務人員對實施新課綱之意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劉美吟(2014)。園長領導教師實踐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暫行大綱精神與理念於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劉繕緁(2017)。創造性肢體活動融入幼兒園新課綱美感領域之教學歷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市。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臺北市:心理。
潘慧玲主編(2010)。教育研究的取徑-概念與應用。臺北市:高等教育。
蔡佳蓉(2017)。幼兒園美感領域課程對提升幼兒美感能力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明道大學,彰化縣。
蔡炫(2018)。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之懸缺課程研究--以幼師觀點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鄧珮偉(2015)。新課綱在國小附幼混齡班教學實踐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盧怡靜(2019)。新課綱於幼兒園在地化課程教學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科技大學,高雄市。
蕭靖融(2011)。Paulo Freire教師圖像之研究:以《教師即文化工作者》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謝卓君(2016)。師資培育制度變革與師範校院轉型:社會制度論的分析與反思。教育科學研究期刊,61(2),29-56。
鍾乙豪(2018)。幼小銜接之行政規劃可行策略。台灣教育評論月刊,7(3),94-97。
簡楚瑛(1998)。淺談附設幼兒校(園)長在幼稚園教學歷程中的領導角色。國教世紀,179,6-10。
顏翊娟(2016)。資訊科技融入幼兒園新課綱主題教學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市。
魏美惠、謝濰潞(2015)。幼托整合下公立幼兒園教保員角色知覺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幼兒教保研究期刊,15,1-32。
貳、英文部份
Beauchamp, C. & Thomas, L. (2009). Understanding teacher identity: An overview of issuesin the literature and implications for teacher education. Cambridge Journal of Education, 39(2), 175-189.
Noddings,N. (1996). On community. Educational Theory, 46(3), 245-267.
Noddings, N. (2002). Educating moral people: A caring alternative to character education. New York & London: Teachers College Press.
Stake, R. E. (1995). The art of case study research.CA:Sage.
Yin, R. K. (1994). 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 (2 ed.).Thousand Oaks, CA: Sag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