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3.136.154.103)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勘誤回報
作者:徐春花
作者(英文):Chun-Hua Hsu
論文名稱:花蓮縣慢速壘球運動參與者社會支持、休閒動機及幸福感之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Study on social support, leisure motivation and well-being of slow softball participants in Hualien County
指導教授:林如瀚
指導教授(英文):Ju-Han Lin
口試委員:林清和
林耀豐
口試委員(英文):Ching-Ho Lin
Yao-Fong Li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東華大學
系所名稱:體育與運動科學系
學號:610289517
出版年(民國):109
畢業學年度:10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76
關鍵詞:慢速壘球社會支持休閒動機幸福感
關鍵詞(英文):slow softballsocial supportleisure motivationwell-being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3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1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旨在了解慢速壘球運動參與者個人背景「性別」、「年齡」、「婚姻」、「最高學歷」、「職業」、「每月平均收入」、「每月慢速壘球花費」、「每月參與慢速壘球平均次數」、「已經參與慢速壘球運動」、「目前是否有加入慢速壘球隊」之變相與社會支持、休閒動機及幸福感情形,並探討社會支持、休閒動機及幸福感之間的關係。研究採隨機抽樣法進行,至花蓮縣立體育場國福棒壘球場、花蓮市大本運動公園壘球場及國立東華大學壘球場,針對花蓮縣慢速壘球參與者進行問卷調查,計發放問卷100份,回收有效問卷86,有效回收率為86%。研究工具為社會支持量表、休閒動機量表與幸福感量表;所得資料以SPSS統計軟體考驗處理,在差異的部分,以獨立樣本(t-test、one-way ANOVA),進行交互作用分析,若達顯著則以單純主要效果進行事後比較;在相關的部分則以皮爾遜積差相關進行分析,本研究所有統計的考驗水準皆設為α=.05。研究結果顯示:
一、 不同社經背景的慢速壘球運動者「年齡」、「每月參與慢速壘球平均次數」、「已經參與慢速壘球運動時間」等對社會支持有顯著差異。
二、 不同社經背景的慢速壘球運動者「職業」、「已經參與慢速壘球運動」等對幸福感有顯著差異。
三、 慢速壘球運動者社會支持對休閒動機有顯著影響。
四、 慢速壘球運動者社會支持對幸福感有顯著影響。
五、 慢速壘球運動者休閒動機對幸福感有顯著影響。
基於以上研究結果,本研究建議花蓮縣政府單位或花蓮縣慢速壘球相關團體在推廣慢速壘球休閒活動時,可以從加強「社會支持」及「休閒動機」的觀點下手,即強調參與慢速壘球休閒運動過程中,在擴展社交圈、促進親屬間情感使慢速壘球參與者獲得「幸福感」的部分加強宣導,使社會大眾能參與慢速壘球運動。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understand the personal background of slow softball participants in "gender", "age", "marriage", "highest education", "career", "average monthly income", "slow softball spending per month", "average number of slow softball participation per month", "participation in slow softball", "currently joining a slow softball team" in disguise and social support, leisure motivation and well-being, an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support, leisure motivation and well-being.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by random sampling method, to Hualien County Stadium National Softball Stadium, Hualien City Daben Sports Park Softball Stadium and National Donghua University Softball Stadium, for the slow softball participants in Hualien County questionnaire survey, a total of 100 questionnaires, the recovery of 86 effective questionnaires, the effective recovery rate of 86%. The research tools are social support scale, leisure motivation scale and happiness scale, the resulting data are tested and processed by SPSS statistical software, in the difference part, with independent samples (t-test, one-way ANOVA), interaction analysis, if significant lying with simple main effects for post-mortem comparison, in the relevant part of the Pearson product difference-related analysis, the test level of all statistics in this study is set to alpha.05.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ocial support for slow softball players with different socioeconomic backgrounds, average number of slow softball participants per month, and time they had participated in slow softball.
2. Slow softball players with different social and economic backgrounds, such as "professional" and "already involved in slow softball"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well-being.
3. The social support of slow softball players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leisure motivation.
4. Social support for slow softball players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happiness.
5. Slow softball players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ir well-being.
Based on the above research results, the study suggests that Hualien County government units or Hualien County slow softball-related groups in the promotion of slow softball leisure activities, can b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strengthening "social support" and "leisure motivation", that is, the emphasis on participation in slow softball leisure sports, in the process of expanding the social circle, promote kinship emotion slowly softball participants to obtain "happiness" part of the strengthening advocacy, so that the general public can participate in slow softball sports.
第壹章 緒論
第一節 前言 1
第二節 問題背景與研究重要性 3
第三節 研究目的 6
第四節 研究問題 7
第五節 研究假設 7
第六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8
第七節 名詞操作性定義 9
第貳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慢速壘球運動 11
第二節 社會支持 15
第三節 休閒動機 19
第四節 幸福感 22
第五節 本章總結 27
第參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 29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抽樣方法 31
第三節 測驗時間與地點 31
第四節 研究工具與量表設計 31
第五節 研究流程 37
第六節 資料分析與統計方法 39
第肆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敘述性統計 41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對社會支持、休閒動機及幸福感之差異分析 52
第三節 社會支持、休閒動機與幸福感之相關分析 62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65
第二節 建議 67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69
英文部份 75
附錄
附錄一 正式問卷 77
附錄二 花蓮女子慢速壘球隊歷年全國成績表 81
中文部份
王元聖、黃俊傑、李育中,(2004)。探討台灣慢速壘球的發展。淡江體育,7,31-36。
王微茹(2006)。大學生之休閒需求、參與、滿意度及幸福感之研究─幸福感之需求滿足理論驗證(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世新大學,臺北市。
王柏森(2009)。慢速壘球參宇者之參與動機、團隊凝聚力與社會支持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尤逸歆(2003)。慢速壘球簡介。休閒運動期刊,2,48-52。
中華民國慢速壘球協會(2015)。協會歷史。上網日期2015年12月1日。網址:http://www.cspsa.org.tw/。
石曉瑛(1998)。社會支持在產後憂鬱發展過程中的角色(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吉村正著(1994)。壘球。台北群益書店。
江書杰(2008)。瑜珈參與者自覺健康狀況、社會支持與流暢體驗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運動事業管理學系碩士班,彰化縣。
朱妙芳(2009)。臺北縣三鶯區高齡者人際關係與幸福感關聯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呂淑美(2005)。大學生運動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以國立宜蘭大學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台北市。
呂奎延(2006)。台北市公立高中生運動價值觀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台北市。
李碧霞(2001)。中年人運動階段、身體活動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以臺北市中山區居民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李明榮、郭威廷、吳建宏(2011)。南投縣社區大學太極拳運動參與動機與社會支持之研究。亞洲高齡全人健康及產業發展期刊,1(2),114-120。
吳珩潔(2001)。大台北地區民眾休閒滿意度與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台北市。
吳珍妮、吳淑女(2013)。網球運動者之休閒動機、休閒涉入與幸福感的相關研究。運動與遊憩研究,7(4),99-120。
林子雯(1996)。成人學生多重角色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高雄。
林秀芬(2002)。絕處逢生-探討921地震喪偶女單親災變後之社會支持過程。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林宜蔓 (2004) 。游泳者持續參與在休閒效益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林曉怡(2005)。台南市國小游泳團隊學童運動參與動機與社會支持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巿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林涵芸(2007)。羽球運動參與者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以彰化縣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台東大學,台東縣。
林佳慧(2009)。長跑運動俱樂部會員參與動機和社會支持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東大學進修部運動休閒管理所,台東市。
林湘蓁、張美雲(2013)。臺中市公私立幼兒園教師社會支持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幼兒教保研究,10,91-110。
林輝達、李元宏、張發勇(2013)。新竹市立網球場網球運動參與者參與動機之研究。明新學報,39(1),59-81。
周嘉琪、王俊明(2011)。運動社會支持、運動享樂對中年運動參與者幸福感之影響。臺灣體育學術研究,50,21-36。
周俊三、張佩婷(2014)。休閒運動參與運動涉入、運動行為及社會支持之研究。休閒運動健康評論,5(2),63-77。
施建彬(1994)。幸福感來源與相關因素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醫學大學,高雄市。
施建彬(1995)幸福表現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醫學院行為科學研究所,高雄市。
韋磊(2010)台中地區參與慢速壘球運動現況之研究。勤益人文社會學刊,2,221-232。
徐維辰、邱文信(2007)。社會支持-父母教養方式對子女體育態度之影響。中華體育季刊,22(3),50-56。
徐維辰(2008)。新竹市國小學童運動社會支持與體育態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陸洛(1996)。中國人幸福感相關因素之探討。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陸洛(1998)。中國人幸福感之內涵、測量及相關因素探討,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8(1),115-137。
許泰彰(2000)。國小教師運動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桃園縣。
許樹淵(2000)。運動心理學。台北市:師大書苑。
章宏智(2007)。國家運動選手訓練中心選手運動社會支持因素對運動價值觀之影響。北體學報,15,29-39。
郭虹伶(2011)。嘉義地區職業婦女休閒運動參與行為、動機與社會支持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體育學系,台東縣。
郭芳坤(2015)。銀髮族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與幸福感之研究。運動健康休閒學報,6,107-121。
陳惠美(2003)。南投縣民眾休閒運動參與現況與滿意度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體院,台中市。
陳子逸(2009)。慢速壘球運動參與者的休閒參與動機、自由時間管理及休閒滿意度之研究-以台灣北部地區為例。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縣。
陳癸享(2009)。2008年全國身心障礙國民運動會聽障參賽選手社會支持及參與動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東大學健康促進與休閒管理碩士班,台東市。
陳文江、李正慧(2013)。單車遊客休閒參與動機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以后豐自行車道為例。運動休閒餐旅研究,8(1),98-116。
黃振宏(1994)。從棒球運動談慢速壘球的發展與價值。大專體育,14,52-57。
黃永賢(1995)。慢速壘球擊遠、擊準和打擊能力之研究。成大體育,29,46-51。
黃瓊慧(2002)。台灣社會發展休閒運動作法之探討。中華體育,16(3),122-129。
黃茜莉(2003)。技職院校護生社會支持、運動資源與運動行為相關性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護理學院護理研究所,台北市。
黃俊傑、陳建利、何國榮(2006)。慢速壘球運動參與者參與動機之研究-以臺中市為例。北體學報,14,200-208。
黃俊傑、林郁捷、蔡文星(2008)。中部地區大專院校學生參與慢速壘球運動動機之研究。北體學報,16,308-315。
黃鈺評(2010)。兩岸遊客旅遊動機、旅遊意象、遊客滿意度與目的地忠誠度之研究—日月潭。中華大學,新竹市。
黃俊英(2000)。多變量分析(七版)。台北:中國經濟企業研究所。
張文宏、阮丹青(1999)。城鄉居民的社會支持網。社會學研究,3,12-24。
張春興(2000)。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東華書局。
張少熙(2003)。台灣地區中學教師參與休閒運動行為模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張治文(2007)。冒險性休閒活動參與動機及休閒效益之研究-以六龜鄉荖濃溪泛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張志銘、黃芬蘭、詹正豐(2013)。南投縣民眾從事軟式網球運動參與動機、社會支持與運動樂趣之關係。運動與遊憩研究,8(2),161-177。
賀寨平(2001)。國外社會支持網研究綜述。國外社會科學,1,76-82。
楊國樞(1990)。生活素質的心理學觀。中華心理學刊,22,11-24。
楊淑怡、韓大衛(2010)。全國高中甲級女子籃球選手社會支持對成績表現影響之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41(2),1-18。
楊欽城、柳立偉、許富景、蕭瑋文(2015)。The Color Run 參與者參與動機與幸福感之研究。運動與遊憩研究,10(1),16-35。
鄭三權(2007)。探討壘球運動員參與慢速壘球運動現況之研究--以台北市為例。2007年銘傳大學國際體育運動與健康休閒發展學術研討會發表,台北縣。
萬礎榮(2010)。活動熱情對青少年社會支持及主觀幸福感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葉憲清(1998)。體育教材教法。台北市:正中書局。
劉熒潔、劉嘉珮、王筠雅(2013)。以社會支持觀點探討使用者在網路社群的幸福感-以Facebook為例。資訊科技國際期刊,7(2),23-33。
賴威岑(2002)。台灣地區中小學教師心理幸福特質之探討-與其他職業做比較(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臺東市。
賴富國(2008)。台南縣慢速壘球運動參與者參與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台東縣。
賴虹美(2011)。台南地區國中教師生涯發展、休閒參與及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高雄市。
蒲逸生(2004)。台北市國民小學運動校隊參與動機與社會支持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巿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台北。
蔡葉榮(1991)。淺談慢速壘球(slow pitch)。華夏學報,25,9577-9584。
蔡淑莉(2009)。健身運動者的運動熱情與運動幸福感及幸福感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戴良全(2003)。臺北縣國小教師運動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台北市。
蕭夙吟(2007)。國小女性教師運動社會支持、運動參與程度及生活滿意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學院,臺中市。

英文部份
Andrew, F. M., & Withey, S. B. (1976). Social indicators of well-being. New York: Plenum Press.
Argyle, M. (1987). Thepsychology of happiness. londonand:New York: Routedge.
Argyle, M., Martin, M., & Crossland, J. (1989). Happiness as function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encounters. In J. P. Forgas & J. M. Innes (Eds.), Recent advances in social psychology :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pp. 189-203). North Holland: Elsevier.
Campbell, A. (1976). Subjective measures of well-being. American Psychologist, 31,
117-124.
Costa, P. T. ,& Cooper, H. (1980). Influence of extraversion and neuroticism on Subjective Well-being. Happy and unhappy peopl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4, 296-308.
Crandall, R. (1980). Motivations for leisure.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2(1), 45-53.
Diener, E. (1984). Subjective well-being. Psychological Bulletin, 95, 542-575.
Diener, E., Emmons, R., & Griffin, S. (1985). The satisfaction with lifescal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ssessment, 49, 71-75.
Diener, E.(2000). Subjective Well-being: The science of happiness and proposal for national index. American Psychologist, 55(1),34-43.
House, J. S. (1981). Work stress and social support. Boston:Addision-Wesley.
Heady, B. ,& Wearing, A.(1990).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coping with adversity.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22, 327-349.
Iso - Ahola, S. E. (1989). Motivation for leisure . In E .L Jackson .&T. L Burton . (Eds.). Understanding leisure and recreation . State College , PA : Venture .
Jackson, S. A., & Marsh, H. W. (1996).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scale to measure optimal experience: The Flow State Scale. Journal of Applied Sport Psychology, 18 (1), 17-35.
Lu, L. (1995).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Psychosocial Variables in Taiw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135(3), 351-357.
Maslow, A.(1968).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New York: Harper & Row.
Myers. D. G., & Diener, E.(1995). Who is happy? Psychological Science, 6, 10-19.
Omodei, M. M., & Wearing, A. J.(1990). Need satisfaction and involvement in personal projects : toward and intergrative model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9, 762-769.
Oishi, S., Diener, E., Suh, E., & Lucas, R. E. (1999). Value as a moderator in subjective well-being. Journal of Personality, 67(1), 157-184. The Flow State Scale. Journal of Applied Sport Psychology, 18 (1), 17-35.
Tolsdorf, C. C. (1976). Social networks, support, and coping: An exploratory study.
Family Process, 15, 407-417.
Wade, B. & Richardson,B.L.(2000). Six ways to happiness.Essence,31,110- 114.
Zaichkowsky, J. L. (1985). Measuring the involvement construct. Journal of Consumer Resaerch, 12 (3), 341-352.
(此全文未開放授權)
01.pdf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